离子交换与吸附

  • β-环糊精固载化PGMA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其性能研究

    白洁;王仁伟;王佳兴;马光辉;倪文;

    将β-环糊精(β-CD)直接固载到具有大量环氧活性功能基的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珠体(PGMA微球)上,制备出新型的环糊精聚合物(PGMA-β-CD)。研究了不同催化体系、反应物料比、反应时间、温度等对固载化反应的影响,经优化,β-CD的表观固载量可达35.14μmol/g,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硅胶固载β-CD的固载量。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PGMA-β-CD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GMA-β-CD对苯酚的包络吸附性能,其饱和吸附量为50.93mg/g干球,初步讨论了其包络识别特性。

    2006年02期 9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 两种大孔吸附树脂结合分离纯化京尼平甙

    任治军;何开泽;谭健;蒲蔷;张立明;

    比较了H103、NKA-II、HPD100A、HPD400A及D141等5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栀子提取液中栀子黄色素和京尼平甙的吸附性能。在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其吸附量、吸附动力学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用H103和HPD100A两种非极性大孔树脂进行京尼平甙的分离纯化,并确定了工艺参数。首先用H103树脂吸附京尼平甙,用蒸馏水洗脱杂质,再用一定浓度的乙醇洗脱;所得的京尼平甙洗脱液再用HPD100A树脂吸附,进一步除去栀子黄色素等杂质,得到的京尼平甙纯度达到81.3%,回收率为88.5%。

    2006年02期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 新型免疫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其在α-2b干扰素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曹宇;陈家琪;王深琪;杨文博;白钢;

    采用琼脂糖、纤维素和聚乙烯醇3种材料制备表面带有活性羟基的新型磁性微球,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并探讨其致敏条件。通过性能的比较,选择纤维素磁性微球作为分离纯化载体,并建立α-2b干扰素的免疫磁性分离方法。通过对α-2b干扰素发酵菌体裂解液的预处理、上样量和稀释倍数以及洗脱条件进行考察,确立免疫磁性分离条件,用于α-2b干扰素的一步分离纯化,其活性回收率达到88%,平均比活性为1.5×108IU/mg,纯度大于99%。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素磁性微球作为性能优良的新型磁性载体,更适于目的蛋白的免疫磁性分离。

    2006年02期 112-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 蛋白质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条件下保留时间的预测

    王利娟;杨更亮;刘二东;刘海燕;陈义;

    应用微分方程模拟色谱过程,通过数值计算获得方程的解,从而建立了一种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中梯度洗脱条件下,预测蛋白质等一些具有非线性色谱保留行为的生物大分子保留时间的新方法。利用蛋白质样品牛血清白蛋白和溶菌酶对该法进行实验验证,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2006年02期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 有机气凝胶及炭气凝胶对茶碱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杨文金;符若文;

    制备出一系列不同结构的炭气凝胶和有机气凝胶。通过吸附实验,研究了其吸附茶碱的动力学行为。实验表明,炭气凝胶比有机气凝胶吸附速率快,吸附平衡时间短。炭气凝胶与文献报道的酚醛树脂对茶碱的吸附量相当,但吸附速率较快。茶碱在气凝胶上的吸附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遵从Langmuir方程,也符合假二级动力学吸附方程。

    2006年02期 126-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 刚果红和结晶紫在锯末上的吸附性能研究

    詹予忠;杨向东;李玉博;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刚果红和结晶紫在锯末上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锯末是具有高脱色率的廉价吸附剂,最大脱色率可达96%。在pH4~10范围内,酸度对结晶紫的吸附影响较小,随着pH值增大,脱色率从96.6%缓慢降至91.1%。pH值对刚果红吸附影响较大,pH从4增大到7,脱色率迅速从22.5%增加至96.0%,然后,随pH值升高脱色率缓慢下降至91.4%。两种染料在锯末上的吸附等温线均较好的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动力学可以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计算了相应的吸附等温线参数和吸附动力学参数。

    2006年02期 134-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 聚苯乙烯单分散微球粒径可控性探讨

    张凯;傅强;黄渝鸿;周德惠;江璐霞;

    在系统研究分散聚合反应中的原料组成(分散稳定剂、单体、引发剂)和反应条件(反应介质极性、反应体系温度、搅拌速度)对所制备的聚合物微球的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和聚合反应速率影响的基础上,根据各因素的影响效应,优化设计分散聚合的反应条件,成功地制备出1μm~10μm粒径范围内不同粒径级别的微米级单分散聚合物微球,实现了不同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的微米级单分散聚合物微球制备的控制设计。

    2006年02期 140-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 苯甲酰基修饰的吸附树脂对对甲苯胺的吸附机理研究

    费正皓;刘福强;李爱民;陈金龙;张全兴;

    合成了用苯甲酰基修饰的新型吸附树脂ZH-03和ZH-04,同时研究了它们和AmberliteXAD-4对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对甲苯胺的静态吸附和脱附性能,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经化学修饰后的树脂ZH-03和ZH-04对水溶液中对甲苯胺的吸附过程在合适温度时存在化学络合吸附作用,对吸附剂进行苯甲酰基修饰可以提高吸附剂对水溶液中对甲苯胺的吸附容量。

    2006年02期 146-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 间氨基酚在超高交联树脂上的吸附特征

    唐树和;潘友华;王京平;费正皓;

    研究了两种超高交联吸附树脂DA-01和DZH-04对间氨基酚的静态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在295K~315K及研究的浓度范围内,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能够对静态吸附等温线进行很好的拟合,DA-01和DZH-04树脂对间氨基酚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两种树脂吸附间氨基酚的能力都比较强,用乙醇和2mol/LNaOH混合溶液(体积比1:1)洗脱,温度338K,DZH-04树脂的脱附率为99.50%,DA-01树脂的脱附率为75.36%。

    2006年02期 152-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 胺修饰酚醛树脂对酸性橙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刘春萍;刘军深;孙琳;谭翠英;赵淑霞;吴鹏;

    研究了自制胺修饰酚醛树脂(AMPF)对水溶性染料酸性橙II的吸附性能,探讨了pH值、温度、浓度等因素对酸性橙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MPF与市售大孔树脂D296和D301相似,对酸性橙均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温度升高有利于AMPF对酸性橙的吸附;酸性橙浓度升高,吸附量增大。AMPF对酸性橙的吸附符合Boyd液膜扩散控制。各种树脂对酸性橙的平衡吸附数据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式,其相关系数大于0.98,n均大于1,表明为优惠吸附。

    2006年02期 161-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 阳离子交换膜催化合成乙酸丁酯动力学研究

    蓝丽红;闫瑞一;李媚;杨日升;廖安平;

    研究了以阳离子交换膜为催化剂合成乙酸丁酯的动力学,回归得出催化剂的影响函数f(w),动力学方程中指前因子k0=2284024.48L/mol·min,活化能Ea=52102.95J/mol,建立动力学模型,得到实验范围内的动力学方程并对动力学方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

    2006年02期 168-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 吸附树脂对紫背天葵的水溶性色素精制研究

    高虹;黎碧娜;陈晓霞;梁国超;郑鹏;梁燕文;

    研究吸附树脂吸附精制紫背天葵红色素的方法和工艺。以吸附量、解吸量为指标,在pH=7时吸附,确定出S-8极性树脂和盐酸-乙醇溶液为最佳吸附剂和解吸剂。正交动态吸附和解吸实验结果表明,当原花液浓度3g/L,吸附流速3ml/min,树脂床层径高比1:1时,树脂对色素的吸附量最大;以盐酸-乙醇为解吸剂,解吸液用量30ml/g,解吸流速是1/5BV。经树脂吸附精制后的色素色价是未精制色素的3.74倍。

    2006年02期 175-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 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联苯乙酸乙酯

    葛洪玉;马卫兴;

    考察了几种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对联苯乙酸酯化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D001-CC型号的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对合成联苯乙酸乙酯的反应催化活性高,联苯乙酸的转化率可达88.7%,同时它的回收容易,重复使用性能好。同时考察了反应条件对酯化反应收率的影响,获得了该反应的优化条件。

    2006年02期 182-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 多孔活性炭孔径分布的表征

    张超;高才;鲁雪生;顾安忠;

    总结了利用气体吸附法表征多孔活性炭中孔和微孔孔径分布的各种方法。BJH方法和MP模型忽略了微孔内势能叠加效应,仅适合描述中孔孔径分布;HK模型和以Dubinin填充理论为基础的各种方法,考虑了微观下势能叠加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很好地描述微孔孔径分布;最近围绕GAI(GeneralizedAdsorptionIsotherm)而展开的利用密度范函理论(DFT,densityfunctiontheory)和巨正则系综蒙特卡罗(GCMC,grandcanonicalensemblemontecarlo)模拟确定微孔孔径分布的方法较好地克服了Dubinin理论中存在的缺点,是较好的两种方法,但其有效性还需要更多的实验结果来证明。

    2006年02期 187-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