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交换与吸附

研究论文

  • 阴离子交换树脂骨架结构对吸附单宁酸与五倍子酸的影响

    王钇;李颖瑜;王津南;李爱民;

    选用聚丙烯酸系D730、FPA98和聚(苯乙烯-二乙烯苯)系的D201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附剂,系统研究单宁酸、五倍子酸在上述3种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行为与机理。吸附等温线表明,聚丙烯酸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对单宁酸的吸附性能优于聚苯乙烯-二乙烯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而聚(苯乙烯-二乙烯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对五倍子酸有较高的吸附容量。虽然3种阴离子交换树脂对单宁酸的吸附均为熵推动的自发吸附过程,静电引力是主要吸附作用力,但是在吸附过程中除离子交换作用外,D730和FPA98骨架上的羰基与单宁酸有较强的氢键作用,而D201骨架上的苯环与五倍子酸也存在着"π-π"共轭作用,从而提升离子交换树脂对鞣酸类物质的吸附性能。因此,影响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性能的不仅是交换容量,其骨架结构对吸附性能也有较大影响。另外,上述吸附作用也会影响树脂吸附饱和后的脱附性能,相比较聚(苯乙烯-二乙烯苯)系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聚丙烯酸系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有更好脱附性能。

    2016年01期 v.32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 多孔马铃薯淀粉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研究

    谢鹏远;王建坤;李凤艳;

    以天然马铃薯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酞胺(MBA)为交联剂,K_2S_2O_8和NaHSO_3作为引发体系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通过微波辅助制备了一种多孔马铃薯淀粉。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天然马铃薯淀粉和多孔马铃薯淀粉的形貌与性能进行表征,探究了交联前后的结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多孔马铃薯淀粉粒径增大,反应后出现了新的酰胺基,原有的结晶区被破坏,证明分子链之间发生了交联。以亚甲基蓝(MB)为吸附对象,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在温度为298K时,最大吸附量为140.845mg/g,并且契合准二阶动力学方程,表明吸附是化学吸附而并非分子扩散。这些结果为染液废水的处理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2016年01期 v.32 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 大孔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硫代硫酸根络合金阴离子的研究

    迟衡;赖才书;字富庭;余洪;聂彦合;张粟;胡显智;

    实验研究了D296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硫代硫酸根络合金阴离子([Au(S_2O_3)_2]~(3-))的吸附及洗脱过程。在常温常压下,考察了吸附溶液的pH值、铜氨浓度、亚硫酸盐浓度、硫代硫酸盐浓度以及树脂用量、搅拌速度等对吸附过程的影响。载金树脂的金洗脱实验表明,直接用硫脲加盐酸洗脱为宜。

    2016年01期 v.32 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 MER型沸石骨架和骨架外阳离子的分子模拟

    石勤;黄雪莉;

    针对MER型沸石骨架和骨架外阳离子进行分子模拟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MER型沸石骨架中Al替代Si的替代能,确定了沸石骨架中Al替代Si的位置顺序,其优先位置为T_2;确定了骨架最小Si/Al为1.67。在此基础上,应用巨正则蒙特卡洛(GCMC)方法模拟MER型沸石骨架外阳离子的位置,并用DFT计算其结合能。结果表明,骨架外K~+、Na~+及NH_4~+有3种吸附位置,K~+优先占据弯曲的八元环;吸附位置中,K~+与NH_4~+优先吸附在Ⅱ位,其次是Ⅰ位,最后是Ⅲ位;在低Si/Al时,Na~+优先吸附在Ⅱ位和Ⅰ位,随Si/Al增加,Na~+优先吸附在Ⅲ位;从结合能的角度,沸石对K~+的吸附能力最强,其次是Na~+,最后是NH_4~+;Ⅲ位阳离子最容易交换,其次是Ⅰ位,最难交换的是Ⅱ位;阳离子与骨架的结合能越大,MER型沸石骨架外阳离子与骨架原子O和Al的平均距离越小。

    2016年01期 v.32 3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 壳聚糖交联不溶性腐殖酸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魏云霞;马明广;李生英;赵国虎;尚琼;

    以壳聚糖和不溶性腐殖酸为原料,采用滴加成球法制备了一种新型重金属离子吸附剂——壳聚糖交联不溶性腐殖酸,对其进行了物理性质测定及FT-IR、SEM等分析。研究了吸附剂对水溶液中Pb(Ⅱ)的吸附特征。吸附等温线分别以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进行拟合,结果显示,吸附的最佳模型为Freundlich吸附模型。利用该方程拟合的数据,由Clausius-Claperyon’s方程计算出的Pb(Ⅱ)吸附焓变值,说明吸附剂对Pb(Ⅱ)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利用吸附剂吸附Pb(Ⅱ)前后的XPS分析了吸附机理,同时考察了温度、p H值及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pH值的增大,吸附剂对Pb(Ⅱ)的吸附量增加,而且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2016年01期 v.32 4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6K]
  • 氢氧化铈吸附铀酰离子及其吸附机理的研究

    吴晓朦;宫红;王锐;姜恒;

    以氢氧化铈[Ce(OH)_4]为吸附剂,研究其对铀酰离子(UO_2~(2+))的吸附行为,并对吸附实验进行了条件探索。动力学研究表明,Ce(OH)_4对UO_2~(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此外,对吸附UO_2~(2+)前后的吸附剂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吸附前后的Ce(OH)_4形貌发生了较大改变;将Ce(OH)_4在100~600℃下焙烧后的产物进行吸附实验,发现焙烧后产物的吸附能力降低。研究结果表明,吸附机理主要是Ce(OH)_4表面的羟基与UO_2~(2+)发生了络合作用。

    2016年01期 v.32 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 聚合硫酸氯化铝凝胶合成的研究

    李淼;张智;张超;陈树新;栗方星;

    在合成聚合硫酸氯化铝的实验中,发现当盐基度B大于1.23时,有凝胶生成。对同一个配方的反复实验,凝胶的重量不重复,而且相差很大。对不同配方的反复实验同样重复了这个特殊的现象,凝胶的数量与盐基度、各成分的比例毫无关系。初步推断,聚合硫酸氯化铝的分子具有复杂的"构象"的变化,并且构象的变化,影响了分子间的凝聚,造成了实验结果的不能重复。

    2016年01期 v.32 6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 甘氨酸及5-氨基水杨酸改性淀粉对Cd(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曹玮;吕彤;崔莉;杜晓;王君;

    以淀粉(Starch)为基体,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后得到starch-g-GMA,再分别将甘氨酸(Gly)或5-氨基水杨酸(ASA)修饰在starch-g-GMA上,形成2种对Cd(Ⅱ)具有优良吸附效果的新型改性淀粉螯合剂starch-g-GMA-Gly和starch-g-GMA-ASA。借助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元素分析仪等表征了改性淀粉螯合剂的结构,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测试了改性淀粉螯合剂对Cd(Ⅱ)的静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上述改性淀粉螯合剂对Cd(Ⅱ)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且吸附等温线用Freundlich模型拟合效果优于Langmuir模型。starch-g-GMA-Gly和starch-g-GMA-ASA对Cd(Ⅱ)的平衡吸附量均较大,分别达到130mg/g和149mg/g。

    2016年01期 v.32 7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综述

  • 反渗透海水淡化复合膜研究进展

    孙大雷;叶嘉辉;洪展鹏;方岩雄;张磊;

    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世界性难题,海水淡化是一种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战略手段。反渗透技术是实现海水淡化有效途径之一,高性能反渗透膜的开发是其中的关键核心。本文对反渗透复合膜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扼要总结,并对其研发现状进行了简单评述,力求就反渗透复合膜未来重点研发方向的预测与研发思路的提出提供基础数据与有益借鉴。

    2016年01期 v.32 8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