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交换与吸附

研究论文

  • 新型多胺类螯合树脂的设计、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特性的研究

    徐超;刘福强;巢路;朱长青;李爱民;

    利用多胺化合物对丙烯酸甲酯-二乙烯苯共聚物进行化学改性,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及孔结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结构分析方法进行表征,成功制备了多胺类螯合树脂PAMD。在pH值为3、温度为303K的条件下,PAMD对重金属离子有较理想的吸附效果。Langmuir方程能较好地拟合等温吸附线,PAMD对Cu(II)、Zn(II)和Ni(II)的吸附量分别达1.779mmol/g、1.498mmol/g和1.447mmol/g,分别为商业树脂Purolite S984的1.60倍、1.44倍和1.87倍。热力学结果显示所研究的树脂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过程均属于熵推动的自发吸热过程。动力学结果表明平衡吸附量和初始吸附速率常数均遵循Cu(II)>Zn(II)>Ni(II)的顺序。在常规动态吸附条件下,Cu(II)与Ni(II)的穿透点分别为92BV和4BV,使用15%HCl对树脂再生,两种重金属离子的回收率均接近100%。

    2013年06期 v.29 481-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导向剂法合成吸附分离液蜡的5A分子筛的研究

    楚迎亚;陈乐;陈群;

    在水热法合成5A分子筛的过程中添加结晶导向剂,通过考察导向剂的老化时间、加入时间、添加量,使得5A分子筛具有较优的吸附液体石蜡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4A分子筛开始老化前加入8%(相对于水的体积含量)老化24h的导向剂,制得的5A分子筛试样吸附正癸烷和正十五烷的静态饱和吸附量最大,分别为0.371g/g和0.309g/g。表征结果显示,导向剂的添加量对5A分子筛晶体尺寸有一定的影响,添加量的增加会使样品的晶粒变小,但过高的添加量会使分子筛的晶型发生改变,生成其他晶型的分子筛,从而影响A型分子筛的纯度;晶体的孔结构对静态饱和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影响较大,导向剂添加量为8%的5A分子筛试样B的平均孔径最大,既存在微孔又有较多的中孔,具有较宽的孔径分布,有利于减小长链烷烃分子在吸附剂内的扩散阻力,其对正癸烷和正十五烷的的静态饱和吸附量最高。

    2013年06期 v.29 496-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8K]
  • FDU-15介孔材料对水溶液中苯甲酸的吸附研究

    邢蓉;张彤;费正皓;施卫忠;

    采用软模板剂方法分别合成了具有二维六方(p6mm)高度有序结构的FDU-15介孔聚合物和SBA-15硅基介孔材料。通过XRD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方法对介孔材料的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及孔体积等进行了表征。分别考察了FDU-15和SBA-15对水溶液中苯甲酸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FDU-15和SBA-15对水溶液中苯甲酸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通过等温吸附实验和热力学参数的计算,研究了FDU-15对苯甲酸的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FDU-15对苯甲酸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FDU-15对苯甲酸的吸附是吸热过程。热力学参数?G的计算结果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

    2013年06期 v.29 505-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原位法合成负载Cu-BTC的二氧化硅吸附材料的研究

    张琪;张致慧;陈乐;陈群;

    采用溶剂热法,将均苯三甲酸(H3BTC)与硝酸铜进行反应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MOFs,Metal-Organic Frameworks)微孔材料Cu-BTC;利用原位合成法,将Cu-BTC负载到介孔/大孔二氧化硅孔道中,获得介孔CuBTC-SiO2材料。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测定了正己烷(n-C6)、环己烷(c-C6)和正癸烷(n-C10)在Cu-BTC及CuBTC-SiO2上的吸附速率曲线,结果表明,将微孔材料Cu-BTC负载在SiO2之后,CuBTC-SiO2中既有微孔又有一定量的介孔,适量的介孔结构可减小其对正己烷的静态饱和吸附量,但增加对环己烷和正癸烷的静态饱和吸附量。实验测得CuBTC-SiO2对c-C6和n-C10都具有更大的静态饱和吸附量。因此CuBTC-SiO2材料可望应用在烷烃的吸附分离上。

    2013年06期 v.29 516-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
  • 大孔吸附树脂对杜仲叶总黄酮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熊利芝;王溶;田伟;何则强;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对杜仲叶总黄酮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果表明:DM-301大孔吸附树脂具有较大的吸附量、较强的解吸能力。DM-301大孔吸附树脂对杜仲叶总黄酮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热力学研究发现ΔH<0、ΔG<0、ΔS>0,表明杜仲叶总黄酮在DM-301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属于可自发进行的物理吸附,吸附过程为放热、熵增过程。吸附动力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二级动力学方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适合描述DM-301大孔吸附树脂对杜仲叶总黄酮的吸附过程。

    2013年06期 v.29 526-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 正己烷/异辛烷在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IFs)上的动态吸附性能研究

    范伟;陈乐;张致慧;何明阳;

    利用常温法合成了锌沸石咪唑酯骨架分子筛(ZIF-8)、钴沸石咪唑酯骨架分子筛(ZIF-67),再利用原位合成法,将ZIF-8、ZIF-67负载到自制的SiO2上得到ZIF-8-SiO2、ZIF-67-SiO2,并对4种样品进行XRD、SEM、TEM等表征。通过固定床动态吸附穿透实验测定了正己烷/异辛烷混合液在4种吸附材料样品上的连续流出穿透曲线。结果表明,正己烷在样品ZIF-8上的动态吸附量和饱和吸附量均高于样品ZIF-67、ZIF-8-SiO2和ZIF-67-SiO2。

    2013年06期 v.29 535-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 大孔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2,6-二叔丁基对硝基苯酚

    柯中炉;徐峰;蒋军荣;徐大国;

    以大孔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ResSO3H)与35%硝酸作为硝化剂,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2,6-二叔丁基苯酚(DTBP)硝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并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得到最优的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15g树脂/60mmol硝酸,硝酸浓度为35%,硝酸用量为DTBP摩尔量的1.20倍,在0~5℃下滴加约1h,然后升温至10℃反应1h,DTBP已基本反应完全,产品2,6-二叔丁基对硝基苯酚(DTBNP)的产率达到90%以上,且树脂重复使用性能良好。

    2013年06期 v.29 543-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粘性土膜效应的实验研究

    左文喆;徐叶净;王英;李明彦;

    通过反渗透实验验证了一组天然粘性土的膜效应和滤盐作用。土样采自滦河冲积扇30米深处的弱透水层,测试了原状土样的粒度、孔隙及粘土矿物含量。按原状土样的天然孔隙比装填土柱,饱和后用盐水进行定水头渗透。监测结果显示,入渗溶液不断浓缩,渗透流量减小。实验结束时,出流溶液中Cl-的浓度与入渗溶液的比值达1.1,Na+浓度增长明显低于Cl-。理论计算的入渗溶液Cl-浓度与实测浓度相近。入渗溶液的浓缩及粘土层表面的浓差极化现象表明粘性土具有一定的膜性能。粘土膜的效率系数σ与浓度呈负相关,与土体的固结程度呈正相关,与土体的离子交换吸附能力呈正相关。天然粘性土虽具膜性能,可使高压力一侧溶液浓缩,但并不能起到反渗透膜完全截留盐分的作用。

    2013年06期 v.29 551-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研究简报

  • SP850树脂对萝卜硫素吸附特性的研究

    刘锡建;王明强;徐一麟;骆雪华;沈英;肖稳发;

    比较了不同pH值下预处理萝卜硫素溶液对树脂吸附量的影响,测定了SP850树脂对萝卜硫素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和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吸附线。实验结果表明,在pH=3下进行预处理,能有效除去蛋白质等杂质,树脂吸附量最大;SP850树脂对萝卜硫素的吸附速率快,120min就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量为77.28mg/g树脂。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以液膜扩散为控制步骤;SP850树脂对萝卜硫素的等温吸附线可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低温有利于吸附。以上研究结果可为萝卜硫素的分离提供理论依据。

    2013年06期 v.29 561-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专论与综述

  • 聚合物胶束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王艳萍;郝红;韦雄雄;樊安;张粉艳;

    聚合物胶束由于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在众多领域均展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聚合物胶束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聚合物胶束形成的两种机理,即开放缔合机理和封闭缔合机理,讨论了影响聚合物胶束形状的诸多因素,着重阐述了聚合物胶束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自修复涂料等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2013年06期 v.29 569-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2013年《离子交换与吸附》总目次

    <正>~~

    2013年06期 v.29 57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中国化学会第17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讨论会征文启事

    <正>经中国化学会批准,中国化学会第17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讨论会定于2014年7月18~21日在常州大学召开,欢迎您报名参加,并欢迎您就下列内容踊跃投稿:1.离子交换材料、吸附材料、高分子催化剂、高分子试剂2.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3.新型反应性高分子(如高分子膜、纤维等分离材料)4.反应性高分子的合成、应用及表征论文摘要要求具有创新性、指导性,凡已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报告过的或在其他刊物上发表过的论文不予受理。论文摘要应写出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具体数据和参考文献,图文并茂(约2000字)。凡欲向会议提交会议论文摘要者,请于2014年5月31日前将论文摘要用E-mail发至下面信箱。

    2013年06期 v.29 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