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益峰;吴中;孙富安;周维友;何明阳;陈群;
以平均粒径为120μm的凝胶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研究了过氧化氢异丙苯(CHP)连续串联釜式分解工艺。在间歇反应中考察了反应温度及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分解反应的影响;在连续分解工艺中研究了停留时间对CHP的转化率、苯酚的选择性及主要杂质含量的影响规律。在优化条件下,CHP的转化率>99%,苯酚选择性达到90%以上。连续运行结果表明,CHP的连续分解工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制备的树脂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机械稳定性。
2018年06期 v.34 481-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 胡银;肖谷清;杨勇;黎健坤;宋娟娟;
将氯球中-CH_2Cl转化为亚甲基交联桥,合成微孔丰富的超高交联树脂(命名为JX-06)。同时将氯球中50%的-CH_2Cl转化为亚甲基交联桥,50%的-CH_2Cl与邻氨基吡啶反应,合成既具有超高交联树脂孔结构和大孔树脂孔结构,又具有邻氨基吡啶功能基的复合孔结构树脂(命名为JX-11),对比研究JX-06树脂和JX-11树脂对2,4-D酸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JX-06树脂吸附2,4-D酸的吸附量随p H值的变化规律与2,4-D酸分子比(2,4-D酸分子在2,4-D酸分子和2,4-D酸离子总和中所占的比)随p H值的变化规律相一致。JX-11树脂在p H值为3.23时对2,4-D酸的吸附量最大。疏水效应和阴离子交换的多重吸附导致JX-11树脂对2,4-D酸的吸附量大于JX-06树脂。复合孔结构使JX-11树脂比JX-06树脂对2,4-D酸有更高的吸附速率。经5次吸附解吸循环,JX-06树脂对2,4-D酸的吸附量略有减小,而JX-11树脂对2,4-D酸的吸附量则保持稳定。
2018年06期 v.34 490-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 赵惠忠;闫坦坦;贾少龙;葛晓洁;
该实验以硅胶为基质,与Hummers法合成的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通过浸泡、沉淀等方法复合,制备出新型复合吸附剂硅胶/氧化石墨烯(SilicaGel/GrapheneOxide,SG/GO)。以复合吸附剂SG/GO和非处理的硅胶为研究对象,在开式吸附条件下,将该复合吸附剂SG/GO的吸附性能与单一的粗孔球形硅胶的吸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并测试在相同的湿度条件下,不同的温度对其吸附总量、吸附速率等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在空气相对湿度都为50%,不同温度条件下,复合吸附剂SG/GO的平衡吸附量在5.11~9.02g/100g之间,单一粗孔球形硅胶的平衡吸附量在4.19~5.12g/100g之间,复合吸附剂的平衡吸附量相比同规格的单一粗孔球形硅胶提高25%~76%;在本次研究所控温度条件下,同种复合吸附剂SG/GO在25℃时平衡吸附量最大,35℃时平衡吸附量最小,25℃时复合吸附剂的平衡吸附量相比35℃时提高了66%左右。
2018年06期 v.34 500-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许艳玲;郭秋爽;高红军;马如江;安英丽;
我们合成了生物可降解的聚乙二醇-b-聚天冬氨酸苄酯(PEG-b-PBLA),然后使用N′,N′-二异丙基氨基乙基胺(DIP)对其改性,合成了聚乙二醇-b-聚天冬氨酸衍生物PEG-b-Pasp(DIP)。所合成的嵌段共聚物具有p H值响应性,p H值小于5.5时,嵌段共聚物溶解于水中,核磁结果显示PEG的特征峰和Pasp (DIP)的特征峰均可见。当p H值大于5.5,Pasp (DIP)嵌段由亲水变为疏水,形成以Pasp (DIP)为核,以PEG为壳的胶束。光散射测定的胶束平均流体力学直径为171.9nm,分布较窄。核磁结果显示,当p H值升高形成胶束后,PEG的特征峰依然存在,而Pasp (DIP)的特征峰消失。
2018年06期 v.34 510-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 金香梅;孟龙月;
本文以玉米芯为碳源,以SBA-15超微介孔硅片为模板剂,CO_2活化制备微孔为主的多孔碳材料。通过改变SBA-15超微介孔硅片/玉米芯质量比,进一步研究所制备多孔碳的孔隙特征对CO_2、CH_4气体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全自动气体吸附仪和透射电镜对样品进行孔隙结构、形貌及吸附能力的表征。结果表明,多孔碳具有丰富的以微孔为主的孔隙结构,SBA-15超微介孔硅片/玉米芯质量比为1:10时,比表面积达到最大值1674m~2/g,最大孔容0.819cm~3/g,在常温常压下CH_4的吸附量达到53mg/g,CO_2吸附量达到108mg/g。
2018年06期 v.34 519-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 朱蓬勃;李桂亮;王英飒;何静;雷建都;
通过对漆酶进行丁二酸酐化学修饰,利用Cu~(2+)与修饰后的漆酶通过配位作用合成纳米花生物催化材料,并应用于催化白藜芦醇转化为二聚体。通过扫描电镜(SEM)研究了漆酶浓度、Cu~(2+)浓度以及反应时间对制备纳米花的影响;相对活性检测纳米花对温度及pH值的稳定性;利用质谱(MS)及氢核磁共振(~1HNMR)分析催化合成白藜芦醇二聚体的结构。结果表明,选用0.2mg/mL漆酶溶液、120mmol/L CuS O_4浓液、反应时间为24h作为较优制备纳米花的条件;所合成纳米花的稳定性相比于天然漆酶得到显著的提高;质谱及核磁结果表明,纳米花可催化白藜芦醇转化为二聚体,即纳米花催化剂可以应用于生物催化领域。
2018年06期 v.34 527-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1K] - 段颖;王颖;陶为华;董明锋;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以大孔树脂XAD-4为参照,探讨了弱碱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D201和聚乙烯吡啶树脂PVP等3种树脂对对羟基扁桃酸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4种树脂对对羟基扁桃酸的吸附量均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热力学研究表明,ΔH<0,ΔG<0,ΔS<0,吸附为自发进行的熵减小的放热过程。树脂吸附对羟基扁桃酸的最佳p H值在2~4范围内。在无机盐存在下,与大孔弱碱性树脂D301、强碱性树脂D201和大孔树脂XAD-4相比,PVP吸附对羟基扁桃酸的性能几乎不受无机盐的影响;D301和D201树脂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对羟基扁桃酸,而PVP树脂是通过氢键作用吸附对羟基扁桃酸的。动力学研究表明,PVP树脂对对羟基扁桃酸的吸附更符合准一级动力学过程。
2018年06期 v.34 538-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 欧阳杰;谷晋川;温鑫;冉孟家;余乐;
根据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建立D201树脂吸附含铁废盐酸溶液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并以总铁离子吸附量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考察了总铁浓度、盐酸浓度、吸附时间和温度对总铁离子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201树脂吸附含铁废盐酸溶液优化工艺条件为:总铁浓度3.5mol/L,盐酸浓度7.8mol/L,吸附时间180min,温度35℃,其吸附量达到149.186mg/g。实际测定的吸附量为153.128mg/g,对比回归方程得到的预测值,其偏差为2.64%。
2018年06期 v.34 549-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 王蕾;张宏贵;李多伟;
为了对金花葵进行全面的开发利用,研究分离纯化金花葵茎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条件,选择10种大孔树脂,以金花葵茎叶中总黄酮的含量为参考指标,筛选出其中最优树脂,并对其树脂的最佳吸附及解吸参数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样液浓度为3mg/mL,pH值为5.0,吸附流速为3BV/h,过柱次数为3次,70%乙醇的洗脱速率为4BV/h的条件下,LX-J24大孔树脂对总黄酮的吸附与解吸效果均为最佳,经验证金花葵茎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提取率为78.06%,纯度高达57%,即采用LX-J24大孔树脂对金花葵茎叶总黄酮进行分离纯化是较为理想的,为金花葵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8年06期 v.34 559-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 黎波;黄智勇;胡继元;
针对偏二甲肼气体处理和防护困难等问题,研究了工业常用多孔材料活性炭、活性氧化铝、13X分子筛和硅胶对偏二甲肼气体的吸附性能。对多孔材料进行了SEM、FT-IR和Autosorb-iQ自动吸附表征,探讨了影响多孔材料对偏二甲肼气体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活性炭对偏二甲肼气体的吸附性能明显优于其他3种多孔材料,其穿透时间最长,为20min,饱和吸附量最大,约为113.248mg/g。
2018年06期 v.34 568-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