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制水用水过程中产生的垢样与污泥主要成分为Mg~(2+)、Ca~(2+)、Fe~(2+)、Fe~(3+)等。为控制垢样产生,文章设计合成了一类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共聚物P(MMA-co-EGDMA)纳米微球,并对比考察了P(MMA-co-EGDMA)纳米微球、线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商业化钙镁螯合树脂随温度变化对Mg~(2+)、Ca~(2+)的吸附曲线,及其对产生的垢样污泥总量与成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MMA-co-EGDMA)纳米微球可用于电厂用水过程中控制垢样污泥的产生,能够有效降低钙镁垢样污泥总量,有利于系统正常安全运行。
严重创伤后的大量失血是可预防性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止血方法已变得更加先进和多样化。止血水凝胶作为一种新型聚合物止血材料,能有效控制出血。相较于传统按压止血方式以及医用纱布绷带等止血材料,止血水凝胶的核心特性在于其高黏附性能迅速吸收血液并紧密密封伤口,从而快速止血,为组织修复创造有利条件。止血水凝胶还展现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文章首先介绍了止血水凝胶的止血机制,然后详细阐述了其分类和制备方法,并进一步总结了其多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止血水凝胶面临的一些问题与挑战,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细菌生物被膜可诱导牙周组织产生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等,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临床治疗牙周炎主要采用机械洁牙/根面平整术、外科手术以及全身或局部施用抗菌药物等策略,但治疗效果不理想,易复发。重塑牙周菌群微环境是治疗牙周炎的一项重要措施。针对牙周治疗药物在牙周袋内滞留时间短,难以达到有效治疗效果这一问题,文章依据牙周组织结构的特征和细菌感染的病理特征,以N-乙酰-D-甘露糖胺为益生元,PLGA-PEGPLGA为载体,构建了重塑菌群稳态的温敏活性水凝胶。该活性水凝胶可适应牙周复杂的环境和不规则的形状,体外稳定释放长达8 d,延长了药物滞留时间。当N-乙酰-D-甘露糖胺的浓度为1 mol/L时,可有效促使多物种生物被膜有益菌的含量增加,高达94%,实现了菌群稳态的重塑,为细菌引起慢性炎症的治疗提供了新借鉴。
吸附法是用于污染物处理最常见的方法,被广泛运用于空气和水资源的污染处理。作为多孔有机聚合物的典型代表,共轭微孔聚合物(CMPs)由具有共轭效应的芳香基团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CMPs不仅将优异的孔隙特性与共轭结构完美地结合起来,而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多样化的合成策略,已被广泛应用于污染处理和能源转化等领域。文章综述了CMPs的合成和制备方法,并介绍了CMPs在污染物处理中的应用,特别是CMPs对二氧化碳和碘蒸汽等气体污染物的吸附以及水体中重金属等污染物处理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并概述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咯菌腈是典型的保护性杀菌农药,适用于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水稻、油菜等作物的腥黑穗病、立枯病、黑斑病、枯萎病防治,其通过抑制葡萄糖磷酰化转移抑制真菌菌丝体生长,最终导致病菌死亡,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木质素磺酸盐具有优异的分散性,是农药制剂的重要分散剂,有助于提高农药制剂使用效果,减少农药制剂的用量。文章以水解液木质素为原料制备了3种木质素磺酸盐分散咯菌腈杀菌剂,比较研究了3种木质素磺酸盐对咯菌腈杀菌剂性能的影响,利用抑菌环实验和平板涂布计数比较研究了3种木质素磺酸盐分散咯菌腈的抑菌性能,探索了其对西瓜霜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和对葡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效果,以期为木质素磺酸盐分散剂在保护性杀菌剂咯菌腈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木质素磺酸盐C浓度为3%~5%时,基于木质素磺酸盐的咯菌腈的Zeta电位绝对值>30 mV,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木质素磺酸盐分散咯菌腈对葡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效果明显,推荐木质素磺酸盐C添加量为5%。
偏钛酸锂(Li_2TiO_3)型锂离子筛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锂离子吸附剂,但是人工合成的Li_2TiO_3为粉状材料,在工业应用过程中存在难过滤、溶损高等问题,而利用悬浮造粒技术对粉体成型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文章以苯乙烯和二乙烯苯为聚合单体,甲苯为致孔剂,将经过硅烷修饰的粉状Li_2TiO_3造粒成型为具有多孔结构的粒状钛系锂离子筛;研究了该锂离子筛在不同条件下的吸附性能,并对其吸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和热力学拟合分析。结果显示,该多孔钛系锂离子筛的最佳吸附环境p H为11,在最佳吸附条件下的平衡吸附容量为5.47 mg/g;其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对Li~+的吸附过程是一种单层的化学吸附。在对玻利维亚盐湖卤水中的循环吸附实验中,其对Li~+的吸附表现出较强的选择性,Li~+与Mg~(2+)、Na~+的分离系数(■和■)分别为97.43和179.45,在多次循环吸附后仍然保持较为稳定的平衡吸附容量。
肌腱损伤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而肌腱修复过程中常会引发肌腱粘连这一并发症,且目前并无有效的治疗方案。目前的防治方法大多以口服药和手术为主。研究发现,炎症反应、细胞行为、生长因子等都会影响肌腱粘连的形成。近年来,随着对肌腱愈合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材料科学的发展,肌腱损伤修复及肌腱粘连防治取得重大进展。文章介绍了肌腱愈合的过程,讨论了目前肌腱修复过程中防治肌腱粘连的各种手段,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多孔碳吸附剂凭借其大比表面积、丰富的孔隙结构、可调控性强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在废水处理、气体吸附和储存等环境修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木质素是自然界储量丰富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含碳量高、成本低廉且可再生的优点,是优质的多孔碳材料生物质前驱体。木质素基多孔碳材料前驱体和制备方法的选择、形貌设计等,都是影响最终碳材料结构和性能的重要因素。文章主要综述了木质素基多孔碳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水处理与净化、气体吸附和存储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总结了当前木质素基多孔碳吸附剂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做了进一步展望。
江苏省泗洪县地处江淮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源禀赋非常突出,作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泗洪县主动融入宿迁市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大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稳步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中不断探索生态修复“治理+开发”模式。本文以泗洪县为例,开展了泗洪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经验模式研究,探索形成一批具有泗洪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为泗洪县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创新“生态+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构建生态产品延伸市场链,坚持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道路,为全国“两山”理论实践积累经验、提供示范提供技术支撑,真正让泗洪县人民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福利”。
球形碳材料具有表面均匀光滑、机械强度高、耐磨性好等特性,十分适用于柱式操作,近年来在CO_2分离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多孔碳在高温条件下的吸附量出现明显下降,需要在碳骨架上引入金属位点以增强其对CO_2的吸附结合力。为避免碳化过程中的金属粒子聚集,文章选用天然多糖壳聚糖,利用其能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配位聚合物的特性,在前体中补充交联结构,使其在碳化过程中形成玻璃态结构并最终转化为介孔部分;同时稳定金属粒子以提升多孔碳的吸附性能,并提高多孔碳的强度。所得球形碳单粒压碎强度为4.30 N,粒径为400μm,比表面积为884 m~2/g,N含量为2.27at%,负载有25 nm的Cu纳米颗粒,负载量为1.05at%,常温下对CO_2吸附的选择性系数为39.4,高温下对CO_2的吸附量为1.93 mmo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