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访问量
COF均孔树脂研究和产业化进展
毛天晖;刘兆菲;张振杰;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均孔树脂具有大比表面积、高化学稳定性以及易调节的孔结构(孔大小、孔形状、官能团),在吸附分离领域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总结了传统吸附分离树脂与COF均孔树脂的特点和区别,以及国内外COF均孔树脂的研究和产业化现状,分析了其大规模生产和成型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并对COF均孔树脂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推动其产业化进程和市场应用指明了方向。
高性能芴基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微纳结构调控新进展
郑吉富;李胜海;张所波;阴离子交换膜(AEMs)作为核心部件已被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电解槽以及液流电池等多种能源转化与存储器件中,其性能直接影响这些电化学器件的性能。虽可以通过控制聚合物骨架结构以及离子基团在聚合物结构中的相对位置和分布等因素对AEMs的微相分离结构和性能进行调控,但AEMs材料通常存在多种降解途径,其离子传导率与吸水率或尺寸稳定性也存在Trade-off关系,发展综合性能优异的AEMs材料极具挑战性。文章以芴及其衍生的结构基元为核心,详细介绍了芴基结构修饰策略及其衍生物制备、芴基阴离子交换膜的聚合方法,以及芴基阴离子交换膜的微纳结构调控。文章聚焦高性能芴基AEMs新的发展趋势,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超酸催化体系制备主链非醚键的芴基AEMs材料,旨在为高性能AEMs材料的结构设计和性能调控提供参考和借鉴。
废弃PET催化氢解材料
邹雨翀;陈伟鹏;麦耀舜;王伟;夏勇;周欣;作为全球消耗量最大的塑料之一,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食品包装、饮料瓶、纺织品、建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PET不断增长的废弃物排放给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压力。与焚烧或降解为CO_2的技术相比,将PET氢解为化工原料并实现高值利用的催化氢解技术近年来受到关注。该技术可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同时带来经济效益。目前,催化氢解技术尚未投入工业应用,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关键催化材料的催化性能和制备成本。因此,发展高性能催化剂是实现催化氢解技术工业应用的关键。文章综述了PET催化氢解技术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关键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归纳了主要催化剂的设计策略,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效PET催化氢解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PET催化氢解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蛋白质生物标志物超灵敏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王海涛 ;马晓媛 ;宋艳冰 ;王雨萱 ;王亚斐 ;赵琢 ;张拥军 ;蛋白质生物标志物作为疾病分子诊断的重要依据,对早期诊断、疾病分期及治疗效果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文章综述了蛋白质生物标志物超灵敏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常见的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的超灵敏检测技术,特别探讨了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和纳米技术构建的生物传感器在蛋白质生物标志物超灵敏检测中的应用,这些传感器在检测蛋白质生物标志物方面展现出了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此外,文章还讨论了蛋白质生物标志物超灵敏检测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用于CO_2吸附的壳聚糖-金属络合物基球形分级介孔N掺杂碳-金属材料的制备
姜海涛;何涛;王春红;球形碳材料具有表面均匀光滑、机械强度高、耐磨性好等特性,十分适用于柱式操作,近年来在CO_2分离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多孔碳在高温条件下的吸附量出现明显下降,需要在碳骨架上引入金属位点以增强其对CO_2的吸附结合力。为避免碳化过程中的金属粒子聚集,文章选用天然多糖壳聚糖,利用其能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配位聚合物的特性,在前体中补充交联结构,使其在碳化过程中形成玻璃态结构并最终转化为介孔部分;同时稳定金属粒子以提升多孔碳的吸附性能,并提高多孔碳的强度。所得球形碳单粒压碎强度为4.30 N,粒径为400μm,比表面积为884 m~2/g,N含量为2.27at%,负载有25 nm的Cu纳米颗粒,负载量为1.05at%,常温下对CO_2吸附的选择性系数为39.4,高温下对CO_2的吸附量为1.93 mmol/g。